这个时代,你该相信哪种育儿方法?
爱有方,育有法。
家庭是教育的起点,是终身学堂,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面对越来越卷的教育环境,我们时而崩溃、时而自愈,这孩子怎么越来越难管了?到底怎样教育孩子,才能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?高学历是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标……
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,也有无知、不足之处,需要及时与身边朋友、同事共同探讨育儿经验。7月25日下午,集团为有需要的家人提供了一个交流育儿经验的机会,在江阴惠友骨科医院举办“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”主题分享沙龙,特别邀请到公司两位优秀的妈妈——集团人资总监姚磊女士和采购部经理刘爱霞女士作现场分享。
关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,其实是一个非常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清楚的问题、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话题。两位特邀嘉宾的孩子性格不同、经历不同、成长环境不同,所以积累的育儿经验也不同。她们一路走来也是边学习、边摸索,在孩子不断成长进步的一些点点滴滴中,悟出一些育儿方面属于自己的感悟和体验,现场,她们都毫无保留地与家人们分享。
和孩子共同学习、共同成长
上半场,集团人资总监姚磊女士从“四个时期、五同步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”三个方向展开。首先,姚总监从婴幼儿时期、学龄前、学龄期、青春期四个时期讲起,孩子这部“裸机”在这四个阶段分别要经历的这四次“系统升级”中家长如何引导。
随后,姚总监从学习与年龄同步、家长与老师同步、家长与家长同步、家长与孩子同步、智商与情商同步五个同步展开:
在“共同学习共同成长”这个部分,姚总监从以下九点展开:快乐的家庭氛围,百善孝为先;个人卫生自己整理,清洁;要有时间观念,信守承诺;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;培养独立的能力,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;诚实守信、不撒谎;成功了不骄不躁、失败了不气馁;学会沟通技巧,学会情绪管理,培养高情商;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。
最后,她通过一则故事告诉大家“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格局”这个道理,所以要想孩子有大的格局,必需家教传承。
做孩子成长中的陪伴者
上半场结束后,采购部经理刘爱霞通过一张思维导图的方式分享了主题为「做孩子成长中的陪伴者」的内容,主要从学习习惯、沟通、做好父母、榜样的力量、试错/挫折(允许失败)、青春期几个方面展开。
在每一个关键词讲解后,刘经理都会举一个发生在她孩子身上的故事,帮助现场家人理解领会相关内容。
其实,刘经理作为一个妈妈,她这一路并没有刻意追求她的孩子要在智力或才能上达到某种高度,成为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相反,她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,但是,她却用最温柔的母爱和陪伴让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,收获了两个责任感强、爱家人、三观正的男子汉。
刘经理分享的思维导图
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,根据洛克的“白板说”理论,儿童在接受教育前本是一张白纸,教育者在上面划了什么印记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个性品质。如果每一位父母能接触到更多的教育理念,更多元地去看待自己的孩子,同时把眼光放得更长远,不执着于某个点,不被某种焦虑的情绪牵绊,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成为那个长大后对国家、对社会有用的人。